上一周微信推送廣告的事件,寶馬、VIVO、可口可樂三大品牌給用戶推送的廣告也是美輪美奐,在朋友圈中再次展示了HTML5的魅力,輕并且跨平臺,它在未來將極有可能替代傳統(tǒng)的Flash,而非App。
即使你不是技術控,你也應該感受到過去一年時間身邊發(fā)生的HTML5事件,去年由微信朋友圈引爆的《圍住神經貓》以及之后一系列的小游戲,都證明了HTML5的營銷價值。
HTML5已經出來很多年了,HTML5是一個基于瀏覽器的協(xié)作標準,可以讓各種不同的素材在瀏覽器中流暢運行,它最大的優(yōu)點在于跨平臺性、易開發(fā)以及開發(fā)成本低。早在2010年的時候,喬布斯在封殺Flash的言論中,就預言HTML5將會成為取代Flash的下一波技術浪潮。從那時候開始,HTML5與Flash之間的爭論就一直成為程序員之間茶余飯后的談資。就在上周二,Youtube宣布讓HTML5默認成為視頻播放器,這一舉動在 2010年之前看來,似乎是不敢想象的。要知道在那時候,Adobe還吹噓全球有75%的網站在視頻中采用Flash技術。但截至到去年,HTML5的普及已經廣泛被人們所接受,有85%的網站都在使用HTML5技術。
而如今智能手機的普及改變了人們?yōu)g覽網頁的習慣,HTML5技術的出現(xiàn),則讓用戶瀏覽更多帶有“特效”的網頁成為可能,也為全終端適配提供了可能性。
HTML5的最大優(yōu)勢就是可以在網頁上直接調試和修改,更重要的是,它幾乎不用考慮用戶的機型與適配性問題。就像開發(fā)一個網站無需太多考慮用戶究竟是windows機器還是MAC機器(少許關注還是需要的,但比起開發(fā)軟件所需要的關注,那就少多了),開發(fā)HTML5同樣能夠大幅降低成本。
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優(yōu)勢在于版本升級。正如網站升級和用戶無關一樣,HTML5應用的升級,用戶也不需要去更新什么。某種程度上就等于“強制升級”,這給開發(fā)者帶來的好處也是巨大的:他們不需要考慮應用的各種版本的兼容性問題。
第三個優(yōu)勢是,如果使用HTML5(甚至是更低版本的Html)開發(fā)出網絡應用(Web App),它可以繞過蘋果的應用商店,讓用戶直接從網站上下載,這可以避免讓應用商店在收費上扣去3成的分成制度。
不過,這絕不是HTML5在時下忽然大火的原因。因為上述這些特點,HTML5早就具備了。
第一個重要原因在于,一直到2014年10月29日,萬維網聯(lián)盟才宣布,經過近8年的艱辛努力,HTML5標準規(guī)范終于制定完成了,并已公開發(fā)布。有了標準規(guī)范,給HTML5打下重要基石。對于互聯(lián)網世界而言,標準規(guī)范幾乎就是生命線。
第二個重要原因在于移動互聯(lián)網終于如燎原之勢普及開來,而在中國,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主要應用之一微信,又一直在很多模塊里使用HTML5技術,比如微信公眾賬號。今天的朋友圈里動輒就會出現(xiàn)HTML5制作,比如會議邀、組織招聘和活動策劃。
于是,有人開始驚呼:HTML5會殺死原生應用(Native App)。
我始終不這么認為。網站并沒有殺死軟件,Web App也很難殺死Native App,即便得到HTML5支持的Web App。更有可能的是,一個Native App里在部分甚至大部分模塊里包含HTML5——事實上,微信就是這樣的應用,F(xiàn)acebook所謂退回Native App,本質上也是網頁打包進入它的那個原生應用。很難有涇渭分明的Web App或者Native App。
有一點值得擔心的,那就是今天對HTML5的使用過于營銷化。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一度非?;鸨腗inisite,商業(yè)公司曾經瘋狂在這種小型網站上燒錢,一個策劃專題投入上百萬都不算罕見,最終,Minisite可以說是營銷需求催動,也毀于過度營銷化。
真正能讓HTML5大火的,絕不是今天朋友圈這些移動互聯(lián)網里的“Minisite”,而是能切實解決某種需求的HTML5式解決方案,一個很好的方向是視頻。HTML5理論上不再需要嵌入什么Flash技術了。不過,到目前為止,以谷歌、Firfox、Opera為一方,蘋果為另外一方,就視頻格式問題,還在繼續(xù)糾結中。